交流合作

国际合作交流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实验室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生态系统科学部、德国马堡地理科学系、瑞典隆德大学植物生理系开展了长期合作研究,并参加了国际冻原研究计划(ITEX)、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欧洲北部科学网(NSN)),Asia Flux等国际组织。其中与德国Marburg大学的合作研究起始于1997年,主要开展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行人工控制实验。2001年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唐艳鸿博士合作以来,我们共同获得了日本政府对青藏高原碳通量的长期监测资助;同时我实验室也获得科技部的重大国际合作支持。自2002年开始,与澳大利亚科学家一起开展了青藏高原草原小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和管理合作项目,并获澳方资助,约合人民币200万元。

  从2003年开始,5年间到我所访问和工作的外国专家共150人/次,其中在我实验室(如野外平台基地)工作超过30天的有60人/次。2003年与德国Marburg大学的Miehe 博士合作共同获得德国国家基金委员会90万欧元关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演化历史和趋势”的基金资助;同年与瑞典隆德大学植物生理系合作,获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1项(中日合作),内容为“高寒草甸物质和能量平衡的动力学研究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到位科研经费40万元。

  2004年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50万元,开展“运用瘤胃分子学技术预测和提高牦牛生产力的研究”;同年我所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ulia博士经过长达五年的合作研究,已在“全球变化及土地利用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中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在界权威学术杂志、国际四大生态学期刊之一的Ecology Letters (IF=8.204) "Experimental warming causes large and rapid species loss,dampened by simulated grazing,on the Tibetan Plateau"的重要研究论文。

  2005—2007年,我实验室相继与美国Arizona大学Andrew Smith博士合作,开展小哺乳动物行为进化研究;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唐艳鸿博士合作发表全球变化的研究论文多篇;与新西兰Landcare Research科学家Roger Pech博士合作,开展小哺乳动物管理研究。

  2008年以来,与美国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的Richard Harris博士联合获得2008年美国国家基金一项,开展捕食者与猎物协同进化研究;与英国阿伯丁大学John Speakman博士合作,开展高原特有动物冷适应研究;与美国农业部亚利桑那干旱区水分国家重点实验室Bruce博士在全球变化生态学开展合作;与"Mammal Review"杂志副主编,英国Belfast Queen's大学Robbie McDonald博士合作,开展动植物协同进化研究;与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色列University of Haifa教授Eviatar Nevo合作,开展高原特有动物EPO表达与低氧适应研究;与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University of Oslo教授Nils Stenseth合作,开展高原野生动物种群动态过程、家畜管理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日本哺乳动物学会理事长,北海道大学教授-大泰司纪之合作,开展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这些实质性合作研究的开展,为提升实验室的整体研究水平起到推动作用,使实验室在国际上影响进一步扩大,为实验室成为高原生物研究的国际化研究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